中国石油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奇姆肯特输气管理处团队:“蓝金”里的滚烫与信仰
国内万家灯火中,天然气涌动不竭,其中一部分正是来自万里之遥的中亚地区。来自中亚的天然气经由管道一路向东,自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接入哈萨克斯坦压气站。地图中带着“斯坦”的国家,顿时生动起来,通过管道与东方的人们,产生了深刻关联。
哈萨克斯坦南部图尔克斯坦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奇姆肯特输气管理处(简称“管理处”)团队,驻守在中亚天然气管道沿线,负责管道哈萨克斯坦段5座站场、1179公里管线的运行管理及维抢修作业。许多员工与雪山荒漠相伴,默默守护“蓝金”通达万千城市与家庭。
中亚天然气管道作为中国西北重要能源通道,对国内的冬季保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不久前,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闭幕,再一次向世界传递“更团结”的理念。管理处主任左栋说,原本冬季是国内天然气资源最紧张季节,适逢盛会,管理处在原有冬季高峰供气保障措施基础上,对管道沿线安全稳定工作“再加码”,时刻掌握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为输气管道冬季高负荷安全平稳运行提供支撑,为冬奥会助力加油。“蓝金”里流动着滚烫的责任与使命。
管理处位于哈萨克斯坦南哈州,成立于2011年,所辖区域管理着4座压气站、1座计量站,62座管道阀室和6座清管站;2015年前后,随着合资公司生产运行模式优化,区域维抢修中心并入,从最初的后勤、法律、人事、安全等保障职能,现在升级到区域管道及站场生产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和维抢修等综合职能,成为中亚天然气管道哈国段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管道就好比人体的动脉血管,压气站就是心脏”,原奇姆肯特输气管理处副主任郝振东介绍。通过压气站增压处理,天然气受到推力,就能沿着管道不断向前输送,每到达下一个站点,压力下降后,就重新加压,再度向前输送。
管理处和管道输气的基本单元——压气站各司其职。站场侧重于设备巡检、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处理等常规作业。管理处集中了大型作业机具、技术上的支持人员、维抢修队伍、重要生产物资等,侧重于需要较多机具人员的各站大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重点设备备件、生产物资管理,维抢修作业,后勤保障等。管理处和压气站共同协调配合,保障着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管理处113名员工中,当地员工106人,中方员工7人。中哈方精诚团结协作,发挥职业精神,迎战管道运行中的各项风险挑战。
2015 年3月,管理处下辖的CCS1压气站开工建设。这是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哈国段首座站场,是全线惟一一座兼具计量站功能的压气站场。CCS1站建设在哈萨克斯坦图尔克斯坦州西部的沙漠地带,夏季风沙多、气温直逼60度,冬季冷酷干燥。
电气工程师孙钊的海外工作经历始于2012年2月。2011年,他从大学毕业后,入职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前身),学习半年俄语后,被派往乌兹别克斯坦项目一线。“出国前,已经打好‘预防针’,都说基层苦,有心理上的准备”。来到哈国一线,大家一门心思专注于工作,虽然无法洗热水澡、板房里四处透风、常吃泡面、不时就要熬夜,但孙钊乐观地说:“我们基本都是先生产、后生活。”
2017 年4月,按公司安排,孙钊来到CCS1站,并立即参与到站场投产试运工作中。在一度没有翻译的情况下,他俄语、英语并用,坚持推进设施安装调试和施工尾项处理工作,“站场投产调试阶段,也是收集站场第一手基础资料黄金期”。在同事眼里,孙钊善于沟通交流,思路开阔,工作积极主动,愿意为身边人提供帮助,受到大家赞赏。目前,他已经成长为CS2站站长,工作经验丰富。
和孙钊相比,1983年出生的郝振东,参加工作要更早一些,已经是一名参与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运行12年多的“老海外”了。他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担任管理处副主任,负责管理处全面管理工作。他曾是工艺设备工程师,得益于在一线站场的丰富工作经验,站场各类设备、工艺流程,他没有不懂的。这让他在担任管理处副主任期间,遇上问题就能第一时间做出判断,管理上更加得心应手,经常带领中哈方小组成员冲锋在前,处理一些紧急问题。
在各压气站,由于远离城市,都采用自发电。有小组成员习惯开着一盏灯休息,遇到突发状况,首先通过灯光,就能初步判断是否停电或电压不稳定,再决定是不是要逐步排查机组。小组成员24小时开机,每有故障发生,大家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站点,寻找解决方案。
2020 年11月,一天夜里8点多,郝振东正在宿舍休息。这时,CCS2站三台压缩机中两台机组出现漏油,原本喷出冷却空气的排气孔,开始喷油。按照操作流程,负责人员要迅速开展故障排查,更换设备备件,第一时间恢复“两用一备”工作状态。
然而,就在准备更换备件时,大家犯了难:没办法找到漏油点。郝振东的心立刻悬了起来。他觉得蹊跷,依照经验,这类问题本不复杂。他立即调动人员进行紧急测试,并联络合资公司专家寻求技术上的支持,同时联系国内压缩机专家、设备厂家人员等,进行排查。
压缩机是压气站关键核心设备,由燃气轮机驱动压缩机对输送天然气进行增压。运行时,压缩机组产生的热量高、噪音大、转速高,而且精密仪器、零部件密布。通过与厂家人员沟通,在测试、对比历史曲线后,郝振东决定钻进箱体查看。他与设备工程师段营奎穿好防护用具,小心翼翼钻进箱体探查,经过仔细排查,终于找到漏油点。接着进行启机测试,对比和验证,最终通过工艺改进,解决漏油问题。从排查到解决,漫长而煎熬的一周已逝去。运行团队举一反三,又立即对中亚天然气管道哈国段所有站场备用机组、运行机组逐一排查,确保关键运行设备万无一失。
力保管道干线 年,是令管理处小组成员极其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哈国暴发,管理处正常生产生活节奏被打破,正常回国休假计划没办法实现,一边要开展疫情防控防感染,一边还要确保管道运行稳定。
此时正值哈国疫情严重时期,大部分哈方同事在家远程办公,郝振东和管理处线路工程师张冬阳克服疫情期间人员少等困难,派遣挖掘机等特种车辆,参与完成了阿克苏河临时水工的加固。协调阿克苏河水工实施工程单位对导流渠进行了拓宽,带领管理处抢险人员完成了巴达姆河、萨伊拉姆C线管道穿越处临时水工的修复加固,确保了河流穿越处管道的安全。
张冬阳既当“管家”,又化身技术翻译,成为沟通中方技术专家与当地施工方的纽带。在阿克苏河穿越处水工施工中,他积极与各级管理部门、水工施工总包商、分包商、监理和设计单位沟通,配合管理处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施工管理例会,协调解决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施工付款进度,有效地保证了阿克苏河穿越处水工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
保证管道安全运作的工作十分繁杂,但在管理处精心组织下,这些工作都按照计划稳步推进。在管道本体安全方面,这两年,尽管在疫情下,管理处仍然积极组织自主完成了CS2站压缩机组干气密封更换、CS1站发电机顶部维修和CCS2站压缩机组4000和8000小时维护保养,通过主动掌握设备正常运行状态等综合举措,既降低了运行成本,也确保了各项运行指标的良好提升。
抢修能力是另外一项重要指标。管理处落实“人员、设备、机具、物资、预案和演练”等六项基础要求,夯实“72小时”抢修能力。2021年,完成14个绝缘接头更换一级动火作业,所有作业较计划提前保质保量完成,有效检验了维抢修队伍的实战能力和疫情防控措施。至此历时三年,中哈气管道AB线个绝缘接头完成更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管道本质安全。
中哈天然气管道项目坚持的运营理念之一,就是尽可能促进当地就业,以项目促发展。在管理处辖区,中方员员工占比不到10%。2018年,合资公司提出“安全、可靠、高效”运营原则。根据当地中方员工少、属地员工居多的特点,管理处制定“中方技术引领,中哈多方位融合”工作思路,提出中方职工要起带头作用,以“技术立身”。
这里,就不能不提到管理处辖区内的“技术大拿”王耀欣。2007年,王耀欣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后,曾在国内哈密压气站和乌兹别克斯坦压气站工作,现场技术经验比较丰富。2014年9月,CCS2站即将投产,现场急缺熟悉压缩机专业的工程师。王耀欣被紧急派往现场,担任副站长,迅速带领站内团队投入到压气站投产前的安装调试、排查隐患等工作中,确保顺利投产。
投产的压缩机组技术水平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尽管已经和压缩机组打交道多年,但王耀欣仍然要求自己多研究、多看图纸、多扎根现场,彻底摸清新机组的各方面情况。“最关键是掌握机组控制逻辑、控制理念。”他立足岗位,钻研机组工作原理,从辅助系统研究做起,到研究更核心的发动机运行原理,在研究摸索中不间断地积累经验,为大家起到了示范作用。
为实现“不让一名员工掉队,不容许一名员工拖集体后腿”,管理处为每一名中哈新员工制定详细培训计划,安排他们到各站场学习。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部分属地员工有机会到中国参观交流。厂家专家技术人员开展按时进行检查和维护时,都是中哈员工一同学习的方式之一。一批批属地化员工成长飞快,对于压缩机组、发电机组、空压机组等关键设备的自主维护保养能力不断的提高。管理处图书角也是大家学习积累、突破思路的好去处。
2020 年,合资公司下发了104项企业标准。管理处团队用半年时间,对每一项标准做研究,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70条修改完善建议,技术管理上的水准也在追求卓越中不断的提高。在2021年首届中国石油海外属地员工天然气管道站场运行职业技能竞赛中,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下属的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中乌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中缅油气管道合资公司四家单位代表队200名员工,围绕电工和仪表工两个工种、12个项目进行角逐。最终,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代表队斩获团体一等奖,其中三名员工就来自管理处。
为进一步降本增效,中哈方员工在故障解决等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寻求高效解决方案。遇到复杂大型备件故障,因设备厂家技术垄断,往往需要直接更换设备,周期长,且成本高。管理处大胆鼓励小组成员积极开拓、勇于创新。一次,一个部件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大家将部件一一拆解,经过研究,证实是其中一个轴承滚珠有问题,在市场上购买可替代零件后,顺利化解。为保障机组正常运行,团队集思广益,甚至自己打磨、加工配件。
在管理处,中方员工大多都有在中亚其他几个国家管道工作经历,来到哈国后,大家与属地员工,从陌生到熟悉,彼此磨合得越来越有默契。CS1站负责人赵胜秋体会颇深,这座已经运行10年的站场,整体运行体系已非常成熟。无论中方还是当地员工,对运行工作都很看重,每次发生故障时,总会群策群力,尽可能“主动去解决”。
交流越深,心贴得越近。哈国人能歌善舞、待人热情,重视节日庆祝,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之前,大家多聚在一起共同庆祝纳吾鲁孜节、古尔邦节等当地节日。如今,哈方员工对于中国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也熟悉而亲近。每逢临近佳节,他们也充满期待,“你们的节日快到了”。站内中方员工有喜事,他们热情送上自制蛋糕和祝福。赵胜秋每次休假结束,会从国内仔细挑选剪纸、国画元素的特色小礼物,分享拍摄的视频,让当地同事更多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管理处工作难度和压力增大。面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双重考验,管理处小组成员“舍小家顾大家”,许多中方职工长时间驻守岗位,“时刻紧绷一根弦”。郝振东常常关心全员身心健康,激励大家“要始终葆有奋斗精神、积极向上的劲头”。
团队成员经历过“住在集装箱里冬凉夏暖”、“交通基本靠走,通讯”的艰苦时刻,也见证项目一线发展变迁。“祖国这些年越来越强大,海外生活硬件、后勤保障也都慢慢的变好。使用设备基本都是最先进的,要求我们不断进行自动化技术提升,完善物资、工作流程等管理系统,推动实现建成世界一流水平国际化管道公司。”CCS2站站长王耀欣说。
多年来,管理处小组成员身在海外,与家人聚少离多,思念只能遥寄于云端。2021年,孙钊的宝宝出生,他笑言,不忙的时候就用手机“云撸娃”。王耀欣说,常常很想家,不过一忙起来,先专注于工作,“人一辈子总要干好一件事,选择这个行业,只有全力投入,才能实现个人价值”。左栋说:“在海外工作,代表着祖国,这可能是在国内无法体会到的。尽管常年在海外工作需要付出很多艰辛,需要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初心不改,信念坚定。”
董宇辉回应“企业家组团找自己学习”:像过年在长辈面前表演一样,已当面催他们补货
三星 Galaxy S24 Ultra 手机宣传物料曝光:支持多款光追游戏
之前喊小家伙吃饭的洗车店暖心大哥,收到了妈妈带着小家伙送来的肉,妈妈说很感谢大哥对孩子的温暖。
小砂糖橘清亦回家后,还对“吉林的锅包肉念念不忘”爸爸做的好吃还是吉林的好吃小清亦:吉林的好吃。
宝宝想吃水果,妈妈担心有点冰让等一会,结果宝宝直接坐在了地上,成功把妈妈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