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同一天连续关注:看中建一局如何促进建筑领域碳减排

发表时间: 2024-03-31 19:20:06 文章出处:百叶窗

  6月2日,人民日报产经版《产经观察》栏目刊发《让更多建筑“绿”起来》中建一局承建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会发电的阳光房、搭积木的装配房——北京国家能源集团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心项目;高保温的被动房——北京实创医谷产业园东区项目。

  会发电的阳光房、搭积木的装配房、高保温的被动房,让建筑变“绿”的方法丰富多样。

  使用轻型光伏墙体替代传统水泥墙体,1155块薄膜光伏组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预计年发电量可达7.5万千瓦时,满足建筑30%至40%的用电需求——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未来科学城,有这样一座身披蓝色光伏“外套”的房子。

  项目建设方中建一局相关负责人带着记者走进室内:“瞧,外层是光伏幕墙,内层是保温透明玻璃,中间形成的封闭空腔能够直接进行取热利用。夏季光伏背板温度逐渐升高,导致发电效率降低,这时自动打开百叶,室内温度降低;冬季将百叶关闭,空腔形成‘暖墙’,可降低室内热负荷。”

  不仅建筑规划设计节能低碳,建造过程也很绿色。410个钢结构构件、197个屋面单元板块、170樘光伏幕墙单元,在工厂预制加工后,将它们像搭积木一样进行装配,累计只用七昼夜。装配式建造不仅速度快,还能大大降低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的大气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并且减少扬尘和噪声等环境污染。

  来到北京实创医谷产业园东区项目,建设者们正在为年底的竣工节点冲刺,其中的15号科研楼是北京最大的在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单体。中建一局实创医谷产业园东区项目负责人张代卿介绍,项目最大的特点是“穿得厚一些、捂得严一些”,通过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较传统建筑节能80%以上。“比如外墙保温材料,普通建筑厚度可能8至10厘米,我们能达到20多厘米;再比如外窗采用中空‘三玻两腔’玻璃,里头还要填充惰性气体,能够有效阻隔室内和外界环境的热交换。”

  “捂”得这么严实,人在室内舒适度如何?张代卿和记者说,通过利用高效新风技术,能够在改善空气的同时保持室内恒温,维持在人体最适宜的18至24摄氏度之间,真正的完成冬暖夏凉。

  6月2日,人民日报体育版刊发《擦亮绿色冬奥底色》中建一局承建的冬奥场馆——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延庆冬奥村获新建场馆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识;国家游泳中心获既有建筑改造绿色二星级评价标识。

  北京2022年冬奥会经北京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确定的冬奥场馆全部通过绿色建筑认证。其中,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延庆冬奥村等新建场馆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识;国家游泳中心等改造场馆获得既有建筑改造绿色二星级评价标识。

  延庆冬奥村采用装配式装修,既减少了现场湿作业所带来的碳排放,还在赛后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可回收再利用,利用率可达40%……“

  此次冬奥会还首次大规模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型制冷剂进行制冰。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场馆建设二氧化碳冰面。二氧化碳是当前最环保的制冷剂,碳排放趋近于零。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可回收再利用,比传统方式效能提升30%。

  此外,大量利用北京2008年8座夏季奥运会场馆,创造性地实现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转换的“双轮驱动”模式,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一大特点。通过对既有场馆做改造,既避免了新建场馆带来的碳排放,还为赛后的可持续发展及多业态经营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场馆的改造,其绿色环保标准大幅度的提高,充分的利用新科技、新理念、新材料,使得所有场馆在节能降耗、综合高效利用方面都有质的飞跃。

  低碳奥运,能源先行。冬奥会场馆积极开发分布式可再生电源,推进光伏、光热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以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为例,其屋面安装了600千瓦光伏发电系统,未来能实现年供电约70万千瓦时,能够完全满足冰上运动中心的部分用电需求。同时,还在空气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设置全热回收装置,回收效率达到70%,能有效通过排风对引进室内的新风进行预冷预热,节约空调能耗。

  延庆赛区山地新闻中心建设“绿色”屋顶,利用64个采光天窗,定制256块异形光伏板,年发电量达14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排约90吨二氧化碳,所发电量按“自发自用 余电上网”的原则,在满足山地新闻中心使用的前提下,富余部分还可并网供社会使用。

  目前,国家游泳中心已完成能源管控中心的建设,并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在监测的同时还实现了对能源消耗的控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