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数据交易创新发展 全球首个数交所交易规则体系在沪发布
“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数据掌控力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从顶层设计到操作指引,上海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数交所”)正着力打造适应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规律的交易规范体系。
记者从11月26日举行的上海数据交易所2024年度发布会上获悉,为健全数据交易制度、更好解决经营主体“不敢、不会、不愿”交易的问题,上海数交所结合数据交易实际,适时调整完善数据交易制度,发布了全球首个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上海数交所交易规则体系(2024)。
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地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解决了此前探讨的数据流通交易的大部分问题。上海数交所全程参与此次“数据二十条”起草和讨论,作出了理论和实践贡献,并首次提出了“数据产品”的概念。
此次首发的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2024),则搭建了“办法—规范—指引”三个层级的交易制度结构,以《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管理办法》作为全局性的统领文件,归集为“主体管理—交易管理—运营管理—纠纷解决”四大模块,回应数据交易的市场发展及管理需求。
该规则体系还细化九项规范,推出特色的数据交易服务栏目,并以指导交易实践为目的,推出六项指引,从顶层设计到操作指引,打造规范化、体系化、实操化的交易制度,进一步强化上海数交所的指导和管理功能。
“数据要素基础制度的建设是全新的领域,需要在实践中不停地改进革新探索。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的发布作为新起点,坚持成熟一项、构建一项。”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施伟东说,“未来指引一定多于规范,规范也会促进发展起来,数据交易的边界到哪里,制度服务保障就会跟进到哪里。”
如在合规指引方面,上海数交所发布《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安全合规指引》与《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合规需要注意的几点清单》,明确了数据交易的合规操作路径。在上海数交所的指导下,以该指引及配套清单为准则,上海数据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自动化、标准化的数据产品合规评估工具,面向数据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提供全流程数据交易安全评估服务。
在纠纷争议解决机制探索方面,上海数交所联合北京大学法学院共同发布《数据交易安全港白皮书》,创造性提出了“2+2”的安全港规则,即“合规技术”与“法律规则”相结合,“主动投入”与“预期免责”相结合,通过数据交易场所这一监管环境为降低经营主体在创新性、探索性、大规模数据交易场景中的法律风险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场内数据交易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数商在数据交易中面临的合规、可信、成本、资产、生态等痛点问题,场内交易活跃度还有待提升。
可信性是数据要素流通使用的前提和核心要求。上海数交所已经联合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领衔的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完成了国内首个数据交易内生可信交付框架的顶层设计,形成四个“一”的建设内容,包括一套内生可信框架、一套指标评估体系、一个数据流通可信服务平台、一个可信数据代理。
以可信交付框架为基座,上海数交所系统布局数据交易链、数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五大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与数据交易链的对接,为可信流通提供系统支撑。此外,上海数交所自主研发数据交易链一体机作为硬件支撑,在推动布局更多的区域交易中心和行业交易买卖平台共同建设数据交易链区域节点过程中,数据交易链一体机将成为其中关键的基础设施。
“数据交易不但要可用,更要好用、管用,这需要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方法来支撑安全管理落地应用,那么才能保证数据交易健康可持续发展。”邬江兴说,“我们将更关注如何让数据能够流动起来,并更安全高效去服务千行百业的企业。”
但数据要素化的发展路径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经历从数据资源到数据产品再到数据资产的三个阶段。针对数据资产成本归集难、摊销年限确认难、数据资产市场价值测算难等数据资产入表和估值难点问题,上海数交所联合战略数商团队,发布《数据资产入表及估值实践与操作指南》,针对企业入表十大操作难点、三种收益测算、八项创新应用给出操作指引。
该《指南》指出,将数据资产转化为可流通交易通证,通过对数据资产进行价值创造、价值标记、价值交换和价值分配,让数据资产在未来能够真正像股票、债券一样在交易市场上流通交易,数据资产通证化所带来的通证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根据会上发布的《2023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研究分析报告》测算,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行业市场规模为876.8亿元,到2025年中国数据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46.0亿元,到2030年中国数据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155.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