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丨空气的生意怎么做?
央广网北京8月6日消息(记者韩萌)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江苏南京一家企业,多年来专注于空气处理设备等的制造,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破解了“卡脖子”技术难题,有力带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助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隐形冠军》,本期推出《空气的生意怎么做?》。
吴小泉:这套净化式空气处理设备大范围的应用于对空气要求比较高的环境场所。比如二甲、三甲医院的手术室、ICU病房以及pcr检测的实验用房。
这是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吴小泉,他说,自1998年起他们就瞄准空气处理设备这一细分领域。但当时,这一领域的高端产品几乎都被国外垄断。面对十多项技术指标,他们选择将漏风率作为突破口,成功研发出“迷宫式密封结构”,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个又一个“迷宫”加大阻力,让空气找不到往外泄漏的通道。这一技术使得空气处理设备的漏风率最低可达0.029%,较国家标准提高了近35倍,生产的空气处理设备15项关键指标中,70%与世界最高标准相当,另外30%世界领先。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其一直注重科学技术研发投入密不可分。
企业品牌中心总监刘引:5000多名员工,其中有超过1200名为研发工程师,并建有一百多个实验室,其中超过40个是国家CNAS专业实验室,12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我国向世界提出了双碳目标的承诺。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三个领域是建筑、工业、交通。其中,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30%,而制冷系统又占建筑能耗当中的50%。企业首席执行官齐家冲表示,如何降冷系统的用电量,提供节能的解决方案,成了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一大方向。
齐家冲:以前我们纯粹是一个设备销售公司,现在要转型,结合国家的双碳政策,去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建筑节能系统解决方案。举个例子,我们给广州地铁新塘站提供了高效机房节能系统,其综合能效达到6.0以上,远超国际国内中等水准。每个站每年可节约70多万度电,减少碳排放600多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说,企业在努力实现经济稳步的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这对整个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具有示范意义。
徐伟:从产品的提供到总系统方案的解决,这种转型对企业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这种转型,从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来看,更具有引导性、前瞻性,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江苏南京一家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空气处理设备等的制造,通过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破解了“卡脖子”技术难题,有力带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助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